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歷史陳列,立足中國共產黨的發展,聚焦1923年6月在廣州召開的中共三大,挖掘歷史細節,突顯關鍵人物,全面生動準確地展現中共三大在中共黨史和中國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和貢獻。
中共三大是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創建時期進入大革命時期的里程碑式的重要會議。大會正式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有力推動黨和革命力量迅速壯大,推動黨從比較狹小的圈子走向更廣闊的政治舞臺,成為黨建設群眾性的無產階級政黨的新起點,對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對中國革命的發展、對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有著巨大的歷史功績。
展覽通過文物、照片、圖表、繪畫創作及立體場景等展陳手段,融入數字化多媒體新技術,將現代科技與歷史敘事相結合,講述紅色故事,營造歷史氛圍,渲染革命情感,立體生動地還原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歷史。
序廳
上下求索——中共三大召開的歷史背景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近代中國革命歷史上劃時代的里程碑。從此,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有了可以信賴的組織者和領導者。 20世紀20年代初,中國仍然處于軍閥割據、四分五裂的狀態。面對著帝國主義列強極力擴大在中國的勢力范圍、國內各派軍閥之間的矛盾和爭奪不斷加劇的形勢,新生的中國共產黨通過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經過革命斗爭的實踐,對中國革命問題的認識不斷深化,明確提出了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的民主革命任務。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失敗后,中國共產黨更明確地認識到,為了戰勝強大的敵人,必須發動廣大人民群眾,爭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取得革命的勝利。
凝聚共識——中共三大的召開
歷經數月籌備,各地代表會聚廣州。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開。大會的主要議題是討論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問題,通過了《關于國民運動及國民黨問題的議決案》《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大會宣言》等重要文件,選舉了第三屆中央執行委員會。 大會確定以國民革命運動為黨的中心工作,決定采取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方式實現國共合作,解決了中國革命發展中的重要問題,加速了推進民主革命的進程,這是中共三大的重大歷史功績。
風起云涌——掀起轟轟烈烈的大革命
中共三大后,共產黨人積極推動國民黨改組。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在國共兩黨的共同努力下,革命的新局面迅速形成,中國大地爆發了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廣大共產黨員以滿腔的革命熱情,積極動員和組織工農革命群眾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并在國民革命軍中艱苦斗爭、奮勇殺敵,推動北伐勝利進軍,形成了波瀾壯闊的革命洪流。大革命也空前地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人民中的政治威望,壯大了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力量。
凝聚共識——中共三大的召開
歷經數月籌備,各地代表會聚廣州。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開。大會的主要議題是討論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問題,通過了《關于國民運動及國民黨問題的議決案》《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大會宣言》等重要文件,選舉了第三屆中央執行委員會。 大會確定以國民革命運動為黨的中心工作,決定采取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方式實現國共合作,解決了中國革命發展中的重要問題,加速了推進民主革命的進程,這是中共三大的重大歷史功績。
深圳信可威20年專業從事上市企業展廳設計、展覽展示活動策劃、展臺設計搭建的優質、優秀、性價比高、價格透明、靠譜、優惠便宜實惠最好展廳設計公司,憑借多年的市場經驗和質量保障,為客戶提供前期策劃、設計創意、現場搭建和維護、倉儲、全國巡展等全流程的整體解決方案。同時開發商場、專賣店規劃、設計、制作、會議活動策劃和現場布置、平面廣告創意策劃等多項服務。
在開化文化之心中,城市展覽館巍然矗立,如一顆明珠鑲嵌于歷史與未來的交匯點。其設計精妙,自然與建筑相得益彰,內部空間既寬敞明亮又富有層次感,猶如一幅穿越時空的精美畫卷,訴說著開化的歷史變遷與未來憧憬。
九江,這座鑲嵌在長江之畔的璀璨明珠,自古以來便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歷史文化而著稱。然而,在1998年的那個夏天,九江卻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考驗——特大洪水。這場洪水不僅考驗了九江人民的勇氣和智慧,更孕育出了一種偉大的精神——抗洪精神。為了銘記這段歷史,傳承這種精神,九江九八抗洪展陳館應運而生。
上海博物館東館,以常設展覽為核心,精心策劃了一系列內容豐富、體系完整、歷史脈絡清晰且引人入勝的展覽。展覽不僅全面覆蓋了中國古代藝術的通史陳列,還特別突出了海派與江南文化、中外文化交流以及互動體驗等四大特色主題。東館開放多個精彩展廳,包括:中國古代青銅館、中國古代雕塑館、中國歷代璽印篆刻館、中國古代玉器館、中國古代陶瓷館、中國歷代貨幣館、陶瓷與中外交流專題館、以及“詩心造物——江南工藝的世界”館和考古上海館。其中,“中國古代青銅館”作為東館的璀璨明珠,享譽海內外。該館以青銅工藝的發展史為線索,巧妙劃分為萌生期至復古期的七大板塊,全面展示了從公元前18世紀夏晚期至公元19世紀中葉清中期,長達3600年歷史的500余件精選青銅器展品。這些展品不僅彰顯了不同時期青銅工藝的獨特風貌,更共同描繪了中國青銅藝術的輝煌篇章,讓觀眾在欣賞中領略到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是黨和國家紅色基因庫。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
2025年云南昆明建材展-云南建博會,CKBD,推薦,展會時間:2025-05-11~05-13,開放時間:09:00:00-18:00:00,舉辦地址:中國-云南,昆明滇池國際會展中心-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區環湖東路,展會行業:建材,主辦單位:云南省建筑節能協會、云南省墻體材料行業協會、云南省建筑業協會,舉辦周期:1年1屆,展覽面積:50015.00㎡,展商數量:189家,觀眾數量:1705人,
廣安市博物館新館于2023年底榮耀落成,這座集文化、藝術與科技于一體的現代化博物館,以其宏大的規模和豐富的內涵,迅速成為廣安市的文化新地標。新館建筑面積達11700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占據了4000平方米,這一數據不僅彰顯了博物館對于展覽空間的高度重視,也體現了其對于文化傳承與展示的深思熟慮和合理規劃。
曾經年少的我們,已為人父母,看著孩子天真無邪的笑容,也會懷念起自己的青蔥歲月想起那些泛黃的畫面,回憶起童年的樂趣,如果有一個追憶童年的博物館,那該是什么樣子呢?
深入挖掘靖江的地域文化特色,如長江文化、移民文化、歷史人文等,將這些元素融入到展廳設計中,使展廳成為靖江文化傳承與展示的重要窗口,讓參觀者能夠深刻感受到靖江獨特的文化魅力。以時間為主線,梳理靖江從過去到現在的城市發展歷程,展示城市在不同階段的發展成就和特色,以及未來的發展規劃和愿景,讓參觀者對靖江的城市發展有一個全面、清晰的認識。
在國家政策的積極引導下,文化產業發展呈火爆態勢,科技和傳統文化融合科普成為科技館關注的重要方向,相關展教資源建設逐漸得到重視。基于行業調研,本文分析國內科技館科技與傳統文化融合展覽教育的發展現狀和問題難點,以中國科技館“非遺+科技”主題教育活動為案例,研究科技與傳統文化融合展覽教育的思路、方法與模式,并對相關工作提出思考和建議。